English

依兰:拉响搏击洪峰的警报

1998-08-23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伟光 宋言荣 苗家生 王大龙 我有话说

依兰告急!

8月21日夜,记者驱车从哈尔滨出发,依江而下,星夜疾驶280公里来到依兰县。该县县城位于松花江、牡丹江、倭肯河三大水系的交汇处。滔滔的松花江犹如空中悬河,对依兰县城构成极大威胁。人们形容这里是:“头顶一盆水,腰缠三条龙,脚踩三大坑”。一旦溃堤,这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将遭到“灭顶之灾”!

在到依兰的哈同公路上,车灯闪烁。一辆辆装载着防汛物资的车辆疾驶而过。依兰县城,一条条醒目的标语动人心魄:“党政干部上一线,全面动员齐参战;死保依兰城,死保气化厂!”在县抗洪指挥部门前,记者恰好碰到了负责依兰抗洪指挥的省委常委、纪检委书记张毅。他的眼睛充满血丝,对记者说:从8月17日到现在,位于松花江下游的宾县、方正、依兰等县全部进入紧张状态,所有领导干部全部上一线,准备迎战松花江的特大洪峰。一旁的依兰县防汛指挥部的同志悄悄告诉我们,张毅书记已经连续5天奔波在一线。

身着迷彩服的县委书记王学东长话短说,依兰处境险峻,今天开始,县城里的老弱妇孺46925人已向村镇转移。我们的农民兄弟非常可爱,他们自己提出来:宁肯自己挨饿,也要让亲人吃饱饭;宁肯自己受凉,也要让城里人盖上棉被。城里剩下的2万多干部、青壮年决心与洪水搏斗到底。

记者登上了依兰抗洪的最关键地段———松花江和牡丹江的交汇处大坝。坝外,江水滔滔,水位不停地上涨;坝上,几百面标有“共产党员突击队”、“民兵应急分队”、“抢险救灾分队”字样的旗帜迎风招展;数千辆装满砂石的农用运输车穿梭不停。4000多名由机关干部、工人、农民、基干民兵组成的抗洪大军正挥汗如雨,垒坝填土,加固堤防。县武装部部长范长林上校指着大坝告诉记者:在这200里的环城堤上,全县共动用7000人的民兵抢险队伍日夜加固、防渗,已经奋战了10多天了。为了应付突发险情,县里又组成了由3600名民兵组成的机动分队,哪里有险情就开到哪里去,一切按军事化管理。到当天,我们已动用人力20万人次,完成土石方10多万立方米。说到这,范部长含着眼泪,动情地说:“我们这些民兵好哇!接到命令后,有的民兵从离县城100里以外的地方连夜向大堤赶,自带干粮,一干就是10多天,没有一个叫苦的。各民兵连都决心在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面前,打出自己的旗帜,喊出自己的号子,誓与大堤共存亡!”

在位于依兰县达连河镇的哈尔滨气化厂,刚刚下夜班的常务副厂长付俊义告诉记者,气化厂受洪水威胁最重的是水源地。万一供水中断,工厂就要停产,哈尔滨市民的煤气供应就要中断。他们已组织了200人的抢险突击队,备战水源地。水源地门外已砌起两道一米多高的挡水墙,泵房排风口加高焊上4个2米高的排风筒,以防洪水灌进泵房。他们已为2台备用变压器充好电,以备电源被洪水冲断时急用。

上午10时,依兰县城紧急转移群众的演习警笛拉响,县转移分指挥部总指挥张秉和通过高音喇叭指挥群众向制高点转移……

依兰,正严阵以待!依兰,胜利属于你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